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4 道试题
1 .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这表明中央
A.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B.着力纠正“左”倾错误
C.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D.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 .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减少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开展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3 .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2016-11-27更新 | 24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5 .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6 . 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7 . 1961-1963年间,全国精简职工超过1800万人,加上其他非职工群体(如职工家属),约超过2600万的城镇人口迁回农村,这突出表明( )
A.自然灾有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政府调整政彼以促进经济恢复D.国家采取城市反哺农村的策略
8 . 1961年6月,商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小商小贩问题座谈会,决定把此前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这说明(     )
A.中央政府下决心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
B.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
C.对个体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步子过快
D.党和政府要鼓励私营经济的稳步发展
2016-11-2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1962年3月,湖南省委总结浏阳一些社队自发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经验,并派出工作组到黔阳秀建大队搞产量责任制试点,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如此探索是因为
A.人民公社制度遭到否定
B.责任制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
C.“共产风、浮夸风”盛行
D.生产合作化运动遭遇阻力
10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