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61~1963年国家投资项目数据统计表,表中信息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
C.照搬苏联建设模式D.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
2021-04-21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60年12月,美国中情局指出:“我们相信共产党中国有能力使其在195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15%,在余下的三年里也能维持每年7%~10%的增长速度。这些增长可能会使二五计划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5%~85%。”这表明
A.中国工业基础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B.正确的指导方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估计不切实际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发挥了重大作用
2021-04-21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1年,中央“商业四十条”规定:继续发扬小商小贩的经营特点,在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的组织下,恢复货郎担子、串街、串乡、摆摊、送货上门、夜间售货等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又买又卖便利群众。该规定
A.旨在开展商业合作化运动B.推动商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C.有利于纠正“左”倾错误D.促使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2021-04-20更新 | 2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4 . 1961年,中共印发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文章,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等问题。这一指示旨在
A.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地位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施行
C.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D.指导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摘自贺绿汀1937年《游击队之歌》歌词

材料二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摘自贺敬之1943年《南泥湾》歌词

材料三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

     ——摘自薛柱国1964年《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


根据三则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4-14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情况表,此表可以反映当时中国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8年34.137.028.9
1959年26.142.830.5
1960年23.444.532.1
1961年36.231.931.9
1962年39.431.329.3
1963年40.333.026.7

A.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性探索B.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结束
C.合理的工业布局构想取得成效D.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得以延续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8 . 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调整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这些举措
A.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布局B.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C.调整了工农业发展比例D.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
2021-04-11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上如图的数据反映了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2021-04-1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62年3月7日,中央财经小组组长陈云发表讲话。他提出:今年的年度计划要做相当大的调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要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此计划旨在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B.确立农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C.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摆脱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