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设立农村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的这些举措(     
A.解决了产销之间的矛盾B.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意识
C.发展了计划经济新的模式D.满足了社会大众消费需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表探析》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植棉改良行动兴起的有利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所示为2022年一项名为“人们因为战争和驱逐可以逃到我们国家是件好事”的部分调查报告(数据为“认为是件好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治理B.地区之间冲突愈演愈烈
C.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显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拉丁美洲也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9世纪末,在西半球、东南亚、非洲等适宜种植的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种植园体系和供应链。20世纪咖啡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但咖啡生产国的相对贫困化问题在现有国际体系下仍难以根本解决。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400年前,喝咖啡只是土耳其人的一种神秘习俗,英语里甚至没有“咖啡”这个词。今天,“咖啡”可能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传播最广的词语。300年前,商业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只有一个——也门,他的供应控制在一小群商人手里;今天,这种经济作物已经覆盖70多个国家,关系着2500多万人的生计。200年前,咖啡是专属于特权阶级的奢侈品,咖啡馆是思想、谈话、艺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今天,它成了无物可替代的工作提神药,全世界每天要消耗几十亿杯咖啡,近2/3的美国人有喝咖啡的习惯。100年前,因为担心咖啡价格过低,拉丁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商人开始向美国的咖啡消费者宣传种植园的情况和他们的重要性;今天,咖啡是最主流的“公平贸易”商品。想思考世界经济如何运作,自己又如何应对,咖啡是最常用的案例道具。出于上述原因,人们常说,“咖啡联接世界”。

——《咖啡帝国:一部崭新的资本主义全球史》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届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材料二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金银纪念币一套四枚,其中5盎司银质纪念币选用的主题图案,就是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名作《愚公移山》图。在抗战胜利70周年和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之际,该纪念币的纪念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愚公移山》图创作的背景,简述其精神内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英国和沙俄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试图借此染指中国新疆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沙俄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他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7 . 东汉后期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且以“孝廉”之德为上,曹操时代,推行“唯才是举”政策,只求有“治军理民”之才能而不问德行。 这一转变(     
A.适应了动荡局势下曹魏的人才需求B.解决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弊端
C.使中国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完善D.完善了君主集权政治制度的构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9 . 1854年,英法美三国照会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允许外国人进入整个中国内地,至少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改订税则。其根本目的是(     
A.将中国变为殖民地B.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满足资本输出需求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独秀在1918年《新青年》中称义和团是“怪物”,在1924年《向导》中说义和团排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从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可知(     
A.时代背景可能影响撰述者认识B.口述史料必须与学术研究结合
C.多种史料互证可确认历史事实D.实物史料的价值高于文献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