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1962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在公社分配的自留地从事家庭副业生产,同时规定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5%,允许长期归社员家庭使用。这一文件的实施在当时有利于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
C.适应农业生产复苏的要求D.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021-01-0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2 . 在一次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强调了综合平衡在调整全局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对重工业、基本建设指标“伤筋动骨”。周恩来将陈云讲话的思路总结成一副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综合平衡”。该会议召开的背景应为
A.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施行“一化三改”
C.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七千人大会后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2020-11-25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2020 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农历庚子年的有
①《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③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④中央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 . 下图为1949-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据图可知

——据蔡继明、刘澜《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A.呈现出缓慢低速增长趋势B.按同一增长率递增
C.受“左”倾思想影响下滑D.城乡增长比例失调
2020-11-12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十七条”。《指示》认为前一段时期权力下放的过多、过于分散,所以现在要把权力更多地集中到中央一级,并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不得在计划之外层层加码,在之前下放给地方的中央企业中,凡是产品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的,现在一律收回中央等等。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工业十七条”规定企业必须规定“五定”(即国家给企业定产品的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耗和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外部协作关系)和“五保”(即企业向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 进行生产。在这一新体制下,厂长将重新有权总理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且企业中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都将由专业人员负责。

——摘编自《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中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6 . 如图为1960年宣传画《抗灾力强更快地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画中一位姑娘扶着一捆谷物,身后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座大型水利设施。由此可知
A.科学生产得到重视B.“左”倾错误抬头
C.国民经济迅速回升D.包产到户开始盛行
7 . 根据下列统计数据,能够得出的 最为确切结论是
年份农业产值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总产值合计
196021.8%26.1%52.1%100%
196537.3%32.3%30.4%100%

A.我国现代化建设遭到严重挫折B.农轻重比例失衡愈益严重
C.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成效D.人民公社体制已被废除
8 . 下表是1961-1965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变化统计

由表可知,1960年代上半期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一定成效B.实现了工业化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工业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单位:%)


——据陈争平《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1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9-0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