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710日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以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在他看来“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摘编自张天搓《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19521953年间,新中国以高校为主体开展了轰动一时的院系大调整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表为全面调整工作结束后,各类别高校的数量变化情况。

1949-1953年院系调整后不同类别高校数量的变化

专业

年份
综合工业农林医药师范语文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其他总计

1949

49

28

18

22

12

11

11

7

2

18

27

205

1953

14

38

29

29

33

8

6

4

4

15

1

181

变化率(%

-71.4

35.7

61.1

31.8

175

-27.3

-45.5

-42.9

100

-16.7

-96.3

-11.7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倡导的民国教育方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
2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概况。这一变化
年份 19601963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农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等
学校数量31 001所5 878所
在校生人数503.5万人83.78万人
教职工人数51.38万人18.19万人
普通中学学校数量21 805所19 599所


A.反映了中等教育的主导地位B.服务于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2021-09-15更新 | 541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 试题
3 . 据统计,1949年,河南全省小学学生总数为1614466人,1952年上学期,全省小学生总数达351万人,到1956年,民办小学学生达125900人,公立小学学生达4892093人。出现这一显著变化,主要是因为
A.我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建立
C.《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和执行D.“全面教育”方针的执行
4 .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类别时段综合理工农药师范其它
调整前51783051
调整后211083749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A.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院校
B.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
C.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D.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018-12-05更新 | 1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这些调整反映出
院系调整前院系调整后
法学院建筑工程系
农学院土木工程系
文学院水利工程系
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理学院动力工程系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
B.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忽视
C.国家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D.教育发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
7 .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对外政策
C.世界潮流
D.科技实力
8 . 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成表中数据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9年1953年1957年1962年
33.1%14.9%
9%
6.8%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