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53次组卷 | 6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在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2次致信教育部,要求“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要学生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于1953年将“身体好”列为“三好学生”第一条。这反映了
A.注重身体锻炼成为社会共识B.国家战略对新中国教育的要求
C.竞技体育目标深入教育领域D.新中国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
3 .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着手审读、修改、新编、发行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在思想、内容、编写体例、课程策略、学科性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举措(     
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践行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
C.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
D.有利于贯彻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4 . 如图为1959年某画家创作的《课本随身带,抓空学起来》,画中一个年轻姑娘正在细心的教着农村社员大妈学习。这一作品(     
A.展现了“上山下乡”运动B.宣传了“半工半读”制度
C.提高了劳动女性社会地位D.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体育救国”呼声持续高涨。1932年8月,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论,提出“应舍弃过去模仿西洋之运动竞赛”,认为体育之目的是“卫国治产”,而非培养少数的优秀选手,而我国的国术正可以达到此目的。网球、高尔夫球等球类游戏是嬉戏享乐的奢侈品,应该摒弃。一切学生须作兵操,并尽可能的“劳动化、农工化”。这些言论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他们认为“体育的最低目的是健康,最高目的为文化”“近代国际战争,全赖科学,敌人苟用飞机大炮轰炸,大刀即无所拖其技。为捍卫国家计,宜训练智勇兼备之士,养成跑跳奔攀之技,绝非土体育所能奏效”。

——据罗时铭著《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

材料二   建国初期,政府把群众体育建设放在体育事业的首位。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运动。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管理和推动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在政策的鼓励下,从政府机关到全国群众,从工矿企业到各级学校,全国各地掀起体育运动浪潮。篮球、排球等项目又成了民众开展最广泛的运动项目。打球、赛跑、游泳、武术等活动在工厂、企业、机关中十分活跃。农村中,摔跤、武术、骑马、射箭、举石锁、石担等民间体育活动和球类、跑步等项目也日益兴盛。

——据孙葆丽《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体育救国”呼声高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当时两种体育思想的分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意义。
6 . 读如表,表中的统计数据折射出当时的浙江教育
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0篇文章分类统计表
内容数量(篇)
马列经典文章和政论文章15
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6
全民大炼钢铁2
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4
其他3

A.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B.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D.受“二为"方向的指导
2021-08-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读下表,对表中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我国振兴科技起步的艰难
B.第二阶段的情况印证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第三阶段的情况表明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这三阶段的情况证实“科教兴国”的推动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