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478次组卷 | 4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党报,大力推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群众读报工作,到   1950年5月,人民日版已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下图是1954年盛锡福帽厂党支部副书记在休息时间给工人   读报的照片。“读报组”的推广(     

A.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D.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
2024-03-07更新 | 25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学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在扫盲运动中,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解放军的战地学习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并掀起了几次扫盲高潮。扫盲教材虽不尽相同,但拥护共产党、爱祖国、反封建、爱岗敬业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到1964年,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林木《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50年代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教育平民化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贺龙任国家体委主任14年,新中国体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在各运动队组建后,贺龙借鉴军队管理方法,要求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努力把其培养成国际一流队伍。他激励大家:“你们是新中国第一代运动员,要为革命搞体育;为党和祖国荣誉打球。”为此,他参照解放军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运动队建立党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训练上,贺龙要求运动员勤学苦练,主张训练要大幅度超出比赛难度,提出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原则和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的“三不怕”口号。他去运动员宿舍,总要看其枕边放什么书,要求把运动员培养成有修养、有知识的全面发展人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短暂的,运动员退役以后,特别是伤病运动员,在他关怀下都得到妥善安置。

——摘编自《新中国的体育之父一贺龙》


(1)根据材料,概括贺龙对新中国体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体育事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2021-12-2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毛泽东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这体现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新中国初期对思想控制不严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 . 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提出对人才培养应“专、快、多”,即培养的人才技术专业、培养速度快、培养人才多;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变为“专才教育”。这种转变
A.扩大了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
B.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C.体现了文教事业“大跃进”
D.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7 . 1953年5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全国共确定重点中学194所。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人大会议上所说:“首先集中较大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便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迅速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提高。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是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
B.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
C.教育政治化倾向明显
D.忽视义务教育的普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1949—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
194920549281822121111721827
19501935027171612612321820
1951206473615273081911184
19522012243253313381232154
1953181143826329338644151
1954188144026328398546141
1955194144226328428556141
1956227154828337558556161
195722917442833758855617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1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9 .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
第一次晚清
第二次民国初期
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
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