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伟大的建设成就表现
(1)工业
①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______的基础_____项目,为国民______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______、比较________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_____力量,而且改善了__________布局。
(2)国防:我国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_______________
(3)农业:通过兴修_____、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_______、提倡_______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_______和抵御_______的能力。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4)____________取得长足进步。
(5)医疗__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6)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____________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__________、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_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
a.代表人物: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著名科学家______、钱学森、______________、华罗庚等。
b.精神:形成的_______、敬业守信、_________、敢于创新的______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7)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______环境,拓展了________活动的舞台。
①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_____个增加到1976年的_______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_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________年,______开始走向关系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交。
2022-08-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18-19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如果你是《共和国记忆》摄制组的编制人员,需要为1965年选取素材,下面可以选择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8-10-08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单元 近现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18-03-23更新 | 51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4 .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人,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成表中数据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9年1953年1957年1962年
33.1%14.9%
9%
6.8%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6 . 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A.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B.“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C.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7 . 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反应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左”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具有时代性
2016-12-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8 . 1950年-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与生活费用,以及期满后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这一时期的留学运动
A.全面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B.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内容主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D.导致中国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
9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情问题。这集中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