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动画片传入中国,一经面世就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
1920—1930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后,力作不断, 反响热烈。
1931—194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20多部短片,包括呼吁团结抗击侵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提倡抵制日货的《血钱》《国货年》等。
1946—1956年建国初,动画创作人员发展到200多人。动画电影发展迅速, 其中《神笔》和《骄傲的将军》开启民族风格先河。
1957—1966年民族风格发扬光大,涌现出《渔童》等中国风貌的作品。
1977—1986年1978年后,全国建立了几十家动画片拍摄基地, 工作者们的热情重新高涨,动画片数量增加,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新探索,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学派”的地位。
1987—2000年市场经济大潮中,动画短片产量和质量大幅下滑,国产动画未能找到发展之路, 其间只有《宝莲灯》等寥寥几部佳作。
2001年以来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将发展动漫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截至2019年6月,已有20多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元,如《大圣归来》《熊出没之原始时代》等。

——摘编自张先云《从“中国学派”到“中国风”——综观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4-03-24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     
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张之江建立中央国术馆,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国术馆,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对于提供兵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可以使人们在战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一些国内知名学校开始迁到云南以及四川,这些学校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会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举行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比赛活动使得体育在社会之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摘编自陈茂春、刘中强《晚清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变探究》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70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余个国家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力亲为,通过体育助推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信、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摘编自苟仲文《新中国体育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背景和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的体育外交活动。
2024-01-25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把加强中高等教育、注重技术型教育作为新中国教育方针。结合苏联经验,1952年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强调培养大量中级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很快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被并入本科院校或降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少部分被撤销。到1952年底,全国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已有1701所,在校学生达到635609人。1954年高等教育部发布《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将初级职业学校与技术学校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截至1957年,中专与技工学校的在校生数量已高达80万余人。以中专与技工学校为主体的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迅速增加。1979年教育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经过试点后,该报告国务院于1980年批转。在此指导下,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建立,同时,以金陵职业大学为代表的13所首批职业大学也陆续建立。1983年,全国职业大学已达60多所,全国职业学校已有5481所,设置了近400个专业和工种,在校学生达122万人。一个从初级、中级(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到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基本确定。

——摘编自林靖《建党百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演进历程、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康德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四川成都·一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不受中国政府管控的西方教会学校已遍布全国,学生被强制要求学神学、做礼拜,禁读进步书刊。1917年,蔡元培发表文章,强调教育应“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引发极大反响。1924年起,广东大量教会学校的学生开始通过罢课、离校等方式进行反抗,坚决反抗列强的文化控制,并自发建立“回收教育权运动委员会”,主张外国人在华所办学校必须经中国政府注册核准。19261927年初,湖南、湖北多地举行了“反文化侵略”“反基督教”群众性大会,运动很快风靡全国。

——据黄启兵《中国近代教育主权问题的流变》等

材料二   195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加入WTO后,我国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维护教育主权作出明确要求,还陆续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面对多元的文化安全的微妙形势,党和政府立是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革新教育理念与合作方式,寻求教育领域的多边合作。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话语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教育实践的中国经验日益成熟。

——据祁占勇、杜越、陈鹏《百年来国家教育安全的发展演变与基本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收回教育主权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二十年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维护教育主权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维护教育主权和安全应坚持的原则。
2023-12-28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