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为响应支援内地高校建设的号召,1956年,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这反映了交大师生(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B.热爱祖国,扎根边疆的情怀
C.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追求D.爱国奉献,服从大局的精神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三大科技大奖,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日均由高校承担。由此可知,我国高校(     
A.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B.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C.发展速度取得了突破D.教育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
3 . 1951年下半年院系调整工作开始,到1953年底,院系调整基本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后,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82所,如表是各类型院校的数量分布。据如表可知此次院系调整(     
学校
类型
综合
大学
工科
院校
师范院校农林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语文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少数民族院校其他
数量1438312964815431

A.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B.建立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C.完全摒弃旧中国教育经验D.彰显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4 .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表1是1953年调整后的全国高校专业种类的设置数量(单位:种)。由此可知,这一调整旨在(     
师范类理科类文科类农林类医科类财经类工科类政法类体育类艺术类总门类
21161921413107211215
A.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满足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
C.推动高校各专业均衡发展D.促进文教事业的迅速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双百”方针D.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6 . 1954年4月,政务院发出指示,要求教育部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中学教育的目的,进步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有计划地修订中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一做法意在
A.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B.确立唯物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培养教育研究的专门人才D.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7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放弃了苏联式的“凯洛大教育学”,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这一过程反映出
A.教育政策逐渐与国际相接轨B.教育方针为民众喜好所左右
C.教育事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D.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8 . 新中国成立之时,共有448.8万多共产党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计15万人,占3.34%;其中大学专科以上的只有1.4万人,仅占0.3%;小学程度的124.1万,占27.65%;文盲309.7万,占69%。这表明
A.新中国的建设面临着挑战B.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C.面向工农的教育势在必行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为迫切
9 . 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B.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
C.背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D.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10 . 下表为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
大学毕业生18.5
中学毕业生400
小学毕业生7000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43200
就业年龄人口总数34000
总人口数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
A.保障人民受教育权B.开展扫盲教育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发展高等教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