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47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1954年,高等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为“全国性的重点学校”,此后又陆续确定了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到1960年达到了4所。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底则达到了97所。以上发展重点高校的举措
A.解决了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B.完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
C.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D.照搬了苏联教育发展的模式
3 . 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在当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
B.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
C.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
D.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
4 . 下表为1952年新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的相关数据。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急需工业建设人才
B.改变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局面
C.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D.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的院系调整以华北、华东、中南为重点,实行全国一盘棋。通过院系调整,绝大多数省份都设有一所综合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校。当时的院系调整
A.为社会主义改造服务
B.力求实现高等教育布局的均衡
C.建立了国民教育体系
D.改变了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局面
6 . 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2018-03-06更新 | 4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工人代表在谈及当时扫盲教育的意义时感慨:人家讲政策、讨论生产技术,自己在一旁根本抽不上嘴,这让我觉得很惭愧。材料主要说明当时的扫盲教育
A.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B.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
C.顺应了工农群众的诉求
D.表达了经济建设的需求
9 . 图1、图2分别是1949-1957年和1976-1982年中国的畅销书种数比例图,据此可知,中国的畅销书种数变化
A.为新时期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人才B.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21-05-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5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2017-10-10更新 | 215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蕲春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