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为响应支援内地高校建设的号召,1956年,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这反映了交大师生(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B.热爱祖国,扎根边疆的情怀
C.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追求D.爱国奉献,服从大局的精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重视劳动教育,彰显时代精神。

下表

时间劳动教育口号劳动先进典型
①土地革命时期“劳动为了革命”
“只有弯下腰,才能干革命”
“朱德的扁担”
②全民族抗战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王震带领359旅开发南泥湾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劳动最光荣”
“铁人”王进喜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摘编自魏浩天《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


围绕材料主题,任选其中的一个时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74年某画家创作的宣传画,这一作品(       
A.体现了女性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B.宣传设置三八妇女节的必要性
C.表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D.反映男女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约80%。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国家为推进扫盲运动,编印了大量的农民识字课本,其中部分课本的目录统计大体如下

目录类别目录示例篇目合计
歌颂领袖《歌唱毛泽东》11
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
歌颂祖国《美丽的祖国(朗诵诗)》10
中外关系《苏联代表团访问农民》5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7
国家建设成就《修筑成渝铁路》5
农村合作组织《杨家村的合作社》5
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代表》3
介绍科技《邮政和电信》5
农业生产科技《新农具》5
生产分工《还是分工好》2
卫生常识《人为什么要喝水》10

——摘编自张鹏《1950年代上海郊区农村扫盲与农民思想文化教育——以农民识字课本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推进扫盲运动进行阐释。
2023-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出:“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中美结束敌对状态
6 . 1953年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先后开办了11所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初级党校以及各类专业干校。至1955年底,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25300多人。上海的这一做法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保障
C.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D.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
2022-05-13更新 | 615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和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梭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摘编自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新中国教育大事年表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1年颁布第一个学制,并提出争取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中共八大提出:争取在12年内分期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在80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
198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010年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我国教育发展的特点,谈谈你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
2021-02-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9年12月和1950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相继召开,会议决定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包括废除国民党设立的“党义”“公民”“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和旧的学制等。这些决定
A.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基础
B.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C.破除了封建社会的旧习俗和旧风气
D.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9 .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在城市和农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工人农民的文化水平。这些扫盲运动
A.顺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B.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
C.奠定高校院系调整基础D.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2021-02-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 着手创办太学。太学教官是五经博士,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学,学生按考试成绩的高低获得一定的官职。汉武帝还下令设立郡国学校,由朝廷统一管辖。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

——摘编自栗洪武、郭向宁《“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

材料二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5年,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校自主权,开放社会力量办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蒋纯焦《新中国70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建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教育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