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进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发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等全日制教育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识字教育。到了1953年,在职工中扫除文盲近一百万人,农民中扫除文盲约三百万人。这些举措(     
A.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了基础B.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深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 .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基础教育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D.基础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 1957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出:“我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报告内容
A.确立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B.为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培养目标
C.指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D.开始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4 .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020-11-14更新 | 9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列史实说明
A.体育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B.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
C.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D.体育的功能被充分挖掘
6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 可知,院系调整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高校总数211所182所
综合大学55所13所
工科院校33所39所
师范院校12所32所
农林院校17所29所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2020·江苏·三模
7 . 1954年2月,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提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1954年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提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而奋斗。”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过渡B.直接促成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建立
C.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D.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建设人才
2020-04-2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主张
A.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B.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C.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9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然提高教育的质量,不仅仅在智育方面是如此,在德育、体育方面也是如此。劳心与劳力分离的教育方针,不能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反映了
A.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教育大革命D.义务教育的普及
2020-02-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1956年,毛泽东首次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出明确表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
A.是基于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B.强调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D.纠正了教育领域“左”的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