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着手审读、修改、新编、发行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在思想、内容、编写体例、课程策略、学科性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举措(     
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践行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
C.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
D.有利于贯彻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2 . 1949—1985年,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实现了两次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二是实现了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转变。国家教育方针的转变意在(       
A.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C.落实“双百”方针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022-07-04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6月调研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时期有关党的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频次、中心度的统计节选。这反映出我国教育(     
A.开始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凸显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
C.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体现服务国家建设的追求
4 . 图是1950~2019年学前教育在校人数和毛入园率统计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改革开放前中国学前教育停滞不前B.学前教育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符
C.政府的重提程度决定教育发展速度D.新时期我国公办幼儿教育发展迅速
23-24高三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开启了以“新”换“旧”的课程改革之旅。1953年至1957年以“师法”苏联服务课程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二次课改顺势而来。……1977年,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破除了前一时期课改存在的诸多困境。随后,教育部通过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确定中小学基本学制(十年制),使用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等举措。1981年至1984年,我国拉开了第六次课改的大幕,教育部先后颁发六年制和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修订草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为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义务教育,当时的国家教委制定了课程教材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多样化和三级管理政策,确定了教材审定制,而所有行动举措也推动了第七次课改的登场。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起了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第八次课改的浪潮。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课改事业依旧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不断变革和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罗生全《70年课改的变迁、收获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课程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2-07-0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理论自信-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为改变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共同纲领》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4912月,党和政府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1950-1952年,800多万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参加土地改革的同时,积极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劳动作业中进行自我教育。此外,我国教育工作者还翻译一系列苏联书籍,推广苏联劳动教育的模式。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鼓舞了民众从事劳动创造的热情,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摘编自李健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劳动教育方针的提出与实践的背景。
2022-07-01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泰兴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农民参加冬学运动,并成立专门的妇女识字班,开展识字扫盲,妇女参与积极性远高于男性,至 1956年渐成高潮。由此可知
A.识字学习成为国人共识B.识字教育推动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C.新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D.社会教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群众基础
2022-06-06更新 | 50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8 .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A.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B.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2022-06-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整顿、改革和建设工作。在这一过中,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把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系科独立建院或与原有独立的同类学院合并。同时,新开设了国家建设急需的各种专业。截至1956年,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开设的专业达313种,其中工科181种,农科20种。全国共有国家创办的高等学校227所,其中,综合性大学15所,工业院校15所,农业院校28所,师范院校53所,医药院校37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9.5%。1956年与1949年相比,在学生人数方面工科增加了3.9倍,农科增加了2.1倍,师范增加了7.2倍,医药增加了2倍,体育增加了8.5倍。

——摘编自《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2-05-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1951年9月,教育部设立“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三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系统教授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1952年11月5日,教育部颁布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为公共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22-05-3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