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撇开经济形势,单说政治生态就恶劣异常,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争阴云常年笼罩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行研制 “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空中升腾的巨大蘑菇云,震撼了整个世界;1970 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空中传来清晰的“东方红”乐曲,它是如此悦耳动听, 整个中国都在聆听,整个世界也一定在静听。

——摘编自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材料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的因素共同推动所致。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神舟飞船”计划的成功,就如同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它的经济效应将不断放大。

——摘编自冯留建《中国科技故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70年代与新时期我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不同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4·河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刚一成立,科学技术事业即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194911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紧接着各产业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到1955年,全国科研机构已有840多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于1978年开始筹备建立专利制度,1980年成立国家专利局。1984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于198541日开始施行。《专利法》实施以来,在已批准授权和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中,已有一大批项目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增长及构成情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四十年(1949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2024-03-24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朗克(18581947)十分具有音乐天赋,曾为多首歌曲作曲,但他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决定学习物理。他的物理老师曾劝他不要学习物理,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这也是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所坚持的观点,但普朗克说∶"我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中年以后家庭遇到了不幸,1909年,妻子去世,后来大儿子死于凡尔登战役,二儿子因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然而普朗克仍以顽强的毅力潜心研究物理学。他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能量子假设,为量子理论奠基,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纳粹政权统治下,他反对种族灭绝政策,并坚持留在德国尽力保护各国科学家。

——摘编自冯士超《世界科技发展史话》

材料二   邓稼先(19241986)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便投身到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他认为只有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本领才能报效祖国,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美国政府打算用优越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留住他,但被邓稼先婉言谢绝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回到祖国,并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数年如一日从事核武器研究,他的团队攻坚克难、费尽心血,使新中国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被授予"两弹元勋"。

——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研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成就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73年,日本引进了将近两千项铜铁工业技术,其资金94%是国内筹集的,在此期间,日本钢产量从700多万吨增长到1亿多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因资金紧张,日本制定计划分批、分步骤引进技术。先把重点放在电子、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虽然这些技术在当时并不都很先进,但对日本来说比较实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引进技术工作从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基础技术扩大到电子、合成纤维等一系列新兴工业技术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延伸到原子能、飞机、宇宙开发等领域。日本善于把外国成功的经验学过来,变成自己的。他们严格地依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消化能力”,从实际出发,一切强调经济的合理性。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 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马琳《再谈日本的技术引进》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日技术引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3-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6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