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人物,自拟论题,根据所选人物的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1964年10月17日,联邦德国的德新社评论说:“中国进入排外的核‘俱乐部’就使北京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现在将难于继续把共产党中国排除出国际大家庭。”此评论反映了(     
A.中国尖端科技已领先世界B.中国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C.中国外交环境得到了改善D.中国已拥有远程打击能力
2023-04-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新中国科技(     )
领域时间成就地位、意义
原子能技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提高了国防能力,打破了苏、美的核垄断,提升了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航天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成功的国家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航天大国
1999年起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
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20世纪末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技术198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A.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发展方向B.在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C.以国际合作发展作为主要突破口D.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发展最为迅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

——摘编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

材料二   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   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策略。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概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6 . 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实施“两弹一星”重大战略。旨在
A.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B.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水平
C.着重提高我国高科技发展实力D.具体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构想
2020-12-19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8 . 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这一不争的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主要表现在(     
A.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B.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D.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9 . 1956年,中国政府制定出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此规划提出了包括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应用、喷气技术等12个重点任务,并于1962年提前完成。这一规划的完成
A.促进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
B.标志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C.使“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民族共识
D.是苏联政府不断给予技术支持的结果
2020-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网考历史试题
10 . 为了祖国的强盛,年仅26岁的“娃娃博士”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这里的“娃娃博士”指的是
A.杨利伟B.邓稼先C.华罗庚D.袁隆平
2020-02-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