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或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20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的理解。
2023-11-09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运动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B.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
C.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内迁D.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 . 1984年,曾任二机部部长的刘西尧写诗一首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 新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二十年前春雷响"相关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运载火箭技术成熟B.极大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C.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D.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突破
4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19-11-15更新 | 2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4年10月28日,《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际力量已进一步加强”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银河——I型”研制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6 .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 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 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7 . 材料   

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摘要)

1949年至1978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颁布1982年宪法,逐步推进法律建设,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农村、城市先后进行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正式加入WTO

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天宫、神舟、嫦娥等重大成果;神威·太湖之光蝉联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荣誉——戈登·贝尔奖;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羲和系统定位技术整体水平世界领先

从表中提取信息,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阶段,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8-12-0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B.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 .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C.培育出了杂交水稻D.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10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恐慌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华的封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