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下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情况
时间劳模评选标准
1950年-1976年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政治理念转化为全民族的劳动实践,实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劳动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
1977年-1988年生产力标准成为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
1989年至今在倡导“无私奉献”的同时,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的评选,注重持续提高一线职工和农民的劳模比例。如海尔集团董事局前主席张瑞敏

各个历史时期劳模评选标准出现变化,主要由于(     
A.在劳模评选问题上人们思想解放不断深化B.党和国家不断吸收外国先进国家治理经验
C.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典型代表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
2023-01-02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022-03-10更新 | 755次组卷 | 17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4 . 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也从根本上打破了国际封锁。为这一重大历史变化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B.李四光
C.钱学森D.袁隆平
2016-1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材料2: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在欧洲讲学考察的李四光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立即做好了回国的准备。最后,他克服重重阻挠,几经辗转,终于在1950年春回国,并出任新中国地质部部长。

请回答:

(1)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发现对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材料2体现了李四光的什么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