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伟大的建设成就:原因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____,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2023-10-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6·纲要上第2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伫立在历史的画卷前,我们不仅感受到先辈们带来的精神洗礼,还仿佛看到了英雄们正在书写他们非凡的事迹。请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围绕“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2023-06-06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上第2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时代楷模。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C.互学互鉴、互利共赢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 . 时代精神

材料一   1959年国庆节前夕中国在松辽地区发现了油田,并将其命名为“大庆油田”。当时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为了尽快拿下这个大油田,石油工业部组织了大庆油田会战,会战中涌现出了以“铁人”     王进喜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王进喜和工人们艰苦创业,战胜了各种困难,不怕苦、不怕死,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计报酬多少,一心想要甩掉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为国争光,铸就了     “铁人精神”。经过三年的石油会战,中国的原油产量大幅增长,1963年,中国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给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

材料二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明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密切关系,认为     “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全面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基本形成。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认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提出的重要作用。
2023-01-04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情况
时间劳模评选标准
1950年-1976年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政治理念转化为全民族的劳动实践,实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劳动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
1977年-1988年生产力标准成为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
1989年至今在倡导“无私奉献”的同时,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的评选,注重持续提高一线职工和农民的劳模比例。如海尔集团董事局前主席张瑞敏

各个历史时期劳模评选标准出现变化,主要由于(     
A.在劳模评选问题上人们思想解放不断深化B.党和国家不断吸收外国先进国家治理经验
C.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典型代表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
2023-01-02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严重的困难局而,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杰出代表。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你所敬佩的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2022-09-09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雷锋的一生不长,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21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下表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雷锋事迹一览表

版本篇目体裁主题
1963年版《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日记叙述了雷锋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做一颗螺丝钉,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雷锋在工地上》记叙文叙述了雷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事不留名。
1982年版《过桥》记叙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上学路上,背小同学过桥的故事
1992年版《雷锋日记二则》日记叙述雷锋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信心,甘愿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甘愿无偿帮助同事和集体,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心路历程。
200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诗歌叙述了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献爱心等事迹。

——摘编自蒋洁蕾的《教科书中雷锋形象嬗变的话语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原因。
2022-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022-03-10更新 | 750次组卷 | 17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9 .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受到党和国家的褒扬。这反映了我国
A.弘扬艰苦奋斗精神B.提升劳动者的素质
C.推动教育事业发展D.打开中国外交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