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
时间1950—1952年1958年
1982年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扩大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实质社会主义革命超越生产力水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小农)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摘编自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三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请为材料一的表格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并将表格中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后,我国逐步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2022-11-12更新 | 317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
2022-07-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为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中两组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政策成效显著B.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
C.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D.农村农业人口的日趋减少
5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这是当时哪一制度或政策的写照
A.国企改革B.家庭承包责任制C.乡镇企业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 .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应走农林牧副滴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背的道路“调整购销政策,改革国营商业体制,放手发展合作商业”.,但“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
A.提高了农业公有化程度B.加快了城市改革的步伐
C.实现了工商业反哺农业D.肯定了农民的改革探索
2022-02-13更新 | 142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农业总产值1981年比1980年增长5.7%,1982年预计比1981年增长5%,两年平均每年递增5.3%„„特别可喜的是,许多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在一两年或两三年内迅速地大面积地改变了面貌,这是建国以来很少有的。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2022-0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9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工具的改变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0 . 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类别1978年2017年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73.233453.93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55.2629472
全区粮食产量(万吨)116.98368.2
A.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B.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C.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1-04-0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