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2 .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016-11-18更新 | 8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赣县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卷
3 . 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及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变革促使一些国家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模仿和赶超的进程。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了多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近代化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开始的标志?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何特点?对它应如何评价?
(3)在1956—1966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了哪些探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有哪些主要的转变?
2016-11-18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吉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5 . 下表数据的变换表明(     
占工业总产值和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80年0.02%0.48%
1998年28.5%38.3%18.9%19.9%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D.公有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2014-07-03更新 | 10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赣州厚德外语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其长远意义不包括
A.保持工农业平衡发展B.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加速城镇化进程D.丰富城乡人民生活
2011-05-26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