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
B.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
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下面为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使①段农业发展放缓
B.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②段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促使③段农业有所发展
D.②④段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3 . 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
B.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
C.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
D.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4 . 2008年,有研究人1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评价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遵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2018-05-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清河中学、巨鹿中学,新河中学,隆尧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理论和政策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以调整或探索为线索,下表的十二条资料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资料能够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依据自己的理解在下表中提炼主题,将符合这两个主题的资料序号分别挑选出来,每个主题必须涵盖两条或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两个主题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加以简要阐释。

序号资料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罗斯福新政
3新经济政策
4福利国家
5大萧条
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混合经济
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斯大林模式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大跃进


示例:
主题: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整相关序号:1、6 补充的新资料:《布雷顿森林协定》
简要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6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通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
B.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
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所有权有偿转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4:1967-2016年世界经济大事记(局部)

1967年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成立
1968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1975年第1次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在达喀尔举行;非洲等46个发展中国家同欧共体9国签订关于经济贸易的第1个《洛美协定》
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0年第1次最不发达国家部长级会议在达卡举行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4国建立南方共同市场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6年英国通过公投宣布退出欧盟

纵观表4中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

2018-03-02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1985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10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

——布罗代尔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为: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的经济体制及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业改革的原因、方式?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的影响。
(4)综合上述问题,对你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