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是在新形势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从1949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关系变化的共同点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 . 1959年4月,陈云提出必须对1958年城市多招收的1000多万工人认真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1979年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就业,得到政府鼓励。这种变化取决于
A.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0-01-2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学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载: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工,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乡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材料三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
4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2019-08-14更新 | 2724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时期,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刺激了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它的载体就是多种类的商品集散中心——市镇。诚然,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与商品市场的繁荣,有它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从宋代以来一直在稳定而持续地起作用,到了明代中叶达到一个新高峰。由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日本人全面介入中国的对外贸易,把原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成产,转化为同时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新建城市新建城镇
19791849518.962162361
19862636624.5234710718
19953517429.0464017532

——资料选编自胡顺廷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019-07-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下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图2的变化为什么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019-05-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4年,中央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
A.促进和稳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B.鼓励农民投资土地以加速土地流转
C.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

时间政策内涵
西周井田制由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公田由村社成员共同耕种,收获归国家,私田的使用权归村社成员。
北魏均田制将国家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使用,确保国家财政收入。
宋代不抑兼并法律保障土地自由买卖,鼓励民众垦荒作为私产。
明代鱼鳞图册州县详细记录土地面积、土质、田主、税则高低。
20世纪初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将来地价上涨,现价归地主,上涨部分归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合作化以合作社将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土地归合作社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将经营权分给农民个体使用,允许农民有一定的分配自主权。

——根据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关联信息,就它们的内在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大江大河》是2018年底热播的电视剧,剧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上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

家庭出身不好的宋运辉一直备受歧视,但是他把握着机会,在1978年高考中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升入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员,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他的姐夫雷东宝是小雷家大队的农民,复员后回村带领村民紧跟政策,实行土地承包,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最终绊倒在新事物脚下。个体户杨巡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当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0 . 下图描述了1952~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据图示“①、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2019-04-24更新 | 659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