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这两次调整的共同原因是

A.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把农村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2 . 浙江姚浜村是中国第一个实行“整村土地流转”的村庄。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探索。此后,土地流转逐步推广开来。材料主要说明
A.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B.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
C.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
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丰源大队是典型的农业学大寨红旗村,但日子却过得青黄不接,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余粮。村民秦学安在送考上大学的弟弟上火车时,偶然救下从安徽来躲灾的秀娟母女。秦学安在送秀娟母女回老家时,见识到了安徽农村“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带来的实惠。为了全村的生计,秦学安带头分地,结果被送去上了学习班。……随着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秦学安立志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上不再单纯依靠种粮食生存的道路,他带领大家分地包干,潜心学习技术,种植中草药,开办工厂,种植果树,发展旅游业,一路经历各种挫折,让农民种好了田,吃饱了饭,从土地里刨出了希望。

——摘自电视剧《黄土高天》故事梗概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准确、全面)
4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
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
5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两个时期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实行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同
6 . 漫画《展翅高飞》反映出了
A.农民们对土地改革的拥护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C.“大跃进”对生产速度的追求
D.改革时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019-03-3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

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月18日至22日,十ー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年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03-2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会昌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面貌。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少平高考落榜后,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的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1979年春,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9 .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A.保护了农民利益B.改变了经营方式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0 .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B.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