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下图是反映1978年1月四川省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包产到组”改革试点的纪念画。 据此可知,该试点(     
A.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B.确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反映了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3 .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后相继出台的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这推动了(     
A.农民开展多种经营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启动D.农村基本实现小康
2023-12-15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2023-04-07更新 | 302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很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并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时代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中共六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
1942年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并组织起来……使农民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1980年中共中央第75号文件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5年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1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或路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主张:大生纱厂只是工商之事,如果“不兼事农”则“本末不备”。于是,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集股章程启》提出:“一务使旷土生财,齐民扩业;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一储通海小学堂、农学堂经费;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大生纱厂举其历年的积累之款,悉以入股。淮海实业银行,几以全部股本,经营垦植。鉴于当时日本棉商成为大生纱厂竞购通州棉的强劲对手,威胁着大生的原料供应乃至企业的发展。张謇主张“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广植棉产,以厚纱厂自助之力”。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数十万生计困难的贫苦农民纳入了农垦公司,开发利用沿海滩涂。

——摘编自殷定泉《论通海垦牧公司的历史功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表

内容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经济背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重工业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
农村土地制度农户所有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家庭承包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
农业发展目标恢复农业生产积累原始资本保障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

——郑淋议《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演变历程、问题聚焦与变革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海垦牧公司的经营方式及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特点及意义。
2021-02-26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2018-12-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权力集中的政府来领导,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还需要利用国外的有用资料。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合理结合。……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曾显示了它的实力。                                                     
——以上均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在过渡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显示了怎样的“威力”?     
(4)据上述材料,说明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2016-12-12更新 | 9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