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法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有什么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下表中英国经济和进出口变化上的主要趋势(1964—1979年)

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34.137.740.441.1
通货膨胀率(%)3.17.816.913.4
失业人数(千人)3725555421344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
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
进口渗透率(%)11.817.123.325.7
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

——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


(2)结合材料二说明英国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撒切尔夫人任首相(1979—1990)期间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6-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2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状况表。
时间调整主要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社,把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
1958年人民公社化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过度集中,强调“一大二公”
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承包集体土地,自主经营。其收入除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篆税金外,剩余全部归于农户
上表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D.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2022-05-21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1
3 . 下表为1984年至1988年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以及人均农业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年份

农业收入

人均纯收入

占比

1984年

198.4

355.3

55.84%

1986年

216.2

422.8

51.14%

1988年

236

544.9

43.31%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农业发展速度不断下降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乡村差距日益缩小
2022-04-0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洋县等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内容为 1978—1984 年粮食产量表。据下表可知,粮食产量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1978—1984 年粮食产量表(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22-0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下表是从《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中选出的1978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流行语介绍流行语的关联词
“望乡”一部日本老影片阿崎婆、栗原小卷、田中绢代
“科学的春天”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滋的讲话稿郭沫若、四个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精神枷谈、“左”的错误思想
“改革开放”一个重大决策对内要改革、对外要开放
“伤痕文学”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伤痕文学代表作品
“小岗村”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农村改革
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流行语,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论证,表达清晰)
2022-01-19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78~1984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收入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978301.01131.00
1979350.07164.00
1980407.13192.00
1981418.31241.00
1982452.74288.00
1983474.24325.00
1984548.84368.00
A.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B.内蒙古自治区域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C.改革开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的起步

农村

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中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中共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8 . 下表为1978—1984年农作物(粮食)产量,据下表可知,粮食产量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1978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
粮食(亿斤)6095.36411.16500.470907745.58146.1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D.农民从封建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9 . 下表是1949-1985年中国农民进城情况阶段性特点。这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出大进”;逐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变B.经济体制发生变动
C.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基层治理走向宽松
10 . 下表所示内容为1978—1984年粮食产量表。据下表可知,粮食产量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1978—1984年粮食产量表
年份1978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
粮食(亿斤)6095.36411.16500.470907745.58146.1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