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
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交售粮食
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
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30000斤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曲线图分别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三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材料二   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陈锡文、马苏元《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三   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所代表的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中不同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 .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l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 . 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5 . 下表为我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对表格所示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项目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
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20.41
棉花1.301.642.092.162.073.254.19
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
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

A.粮食产量逐年稳步递增
B.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C.农业一直快速有序发展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6 . 20世纪80年代,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独领风骚,吸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农民自己的创造。但南方谈话后,乡镇企业因其发展已突破了地域、资金、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定,中国统计年鉴中已不再对其单独统计。这反映了
A.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B.南方谈话解放了企业家的思想
C.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D.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增强
2018-03-16更新 | 174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8年3月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
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 000
5 876.0
29.4
1959
17 000
6 740.5
39.7
1960
14 350
5 105.0
3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五   继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加强管理,他的口号是:“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3)材料三、四中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1

8 .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