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加“一五”计划建设
B.计划经济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
D.包产到户使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2 . 下表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乡人均消费数据(以时价“元”计)表,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农村的消费

非农村的消费

城乡比率

1952

62

148

2.39

1965

100

237

2. 37

1978

132

383

2. 90

1982

212

500

2. 36

1986

353

865

2. 46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87)》

A.改革开放使得城乡消费增长速度更快B.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动城市消费增长
C.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基本达到小康要求
3 . 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2020·江苏·模拟预测
4 . 下图为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其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农业科技的突破性发展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020-03-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二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考试版)
5 . 有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计划经济孕育的产物,它既不能充分保证农民的权利,又不能保证获得起码的经济利益,它已不能有效地刺激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了。该学者认为
A.制度设计要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B.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利益受损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认土地私有D.大包干实质是控制农民经济权
6 . “最初,我们的许多干部都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放弃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原则而去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不是我们曾经反对的资本主义道路吗?然而,群众却非常热心。”文中“干部想不通”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减少了半数人口、半数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个人每年产出的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每临秋冬时节,小村家家闭门堵户,老幼相携,在他乡乞讨。此种现象出现说明(  )
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联产承包未能解放生产力
C.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D.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
8 . 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9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10 .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