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农村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权机构。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消解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在农村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由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2021-05-25更新 | 81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这种变化
A.为城市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缓解了城市商品粮紧张问题
C.改变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D.有利于农村改革探索的深入
3 . 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农村的新一轮土地改革,它是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农村
A.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B.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废除
C.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更D.土地公有化程度的提高
2021-03-18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豫南省级示范高中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的表述;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央政策的转变
B.农村土地所有权属发生了根本变化
C.个体生产经营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2021-03-10更新 | 38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一部分农户或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领域中,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到1984年,中国农村涌现出各种经济联合体46.7万个,从业人员达355.7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B.合作社经济日臻于完善
C.农村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渐趋调整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6 . 有学者指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按人口分到户,农户有偿承包经营。而每户承包土地不足8亩,并按优劣远近搭配。该学者意在强调
A.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可行性B.兼顾农民利益的重要性
C.确保农业经济政策的稳定性D.深化农业改革的必要性
7 . 1979年5月安徽省农委干部周曰礼夜里11点走到官亭区金桥公社地界时,看到不少农民乘着皎洁的月光在田间紧张地忙碌。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实行了
A.土地改革B.互助合作C.人民公社D.包产到户
8 . 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持续推进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结果
9 .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B.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
10 . 1982年1月1日,温州市首家股份合作企业苍南毛纺厂成立。苍南县钱库区李家车村农民在筹资创办李家车针织厂的基础上,扩大119股,每股出资600元,改名为苍南毛纺厂。这反映了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B.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正式启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新动向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