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并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成先进的大规模的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明确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此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到1983年底,实行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的90%以上。

——摘编自《当代中国史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2 .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2022-12-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

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

——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05-18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外出要饭。1978年生产队队员签订了第一份包干合同,分田到户,1979年就实现了粮产量13万斤,超过了之前5年的总和。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

材料二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该村距离上海150公里,当时是周边最穷困的一个村。首任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人创建了一家小五金厂,归生产队集体所有。进入80年代后,当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则另辟蹊径将全村600多亩土地交给30人集中经营,其它人全部进入村办的各类企业从事工业生产,全村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80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苏南模式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使华西村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几十年来,在村党委的统一带领下,华西村办了几十家工厂,成立了14家集团公司,华西村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并拓展国外业务,他们在莫桑比克沙漠有开发矿业的投入,在美国斯坦福有对手机芯片的研发,华西村在高科技研发领域已经作为中国乡村的模范。

——盛伊蕊《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村民签订包干合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西村能顺利度过80年代后期的“瓶颈期”的原因,指出华西村发展道路不同于小岗村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公社解体后,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时至今日,这一体制由于建立在严格的户籍和土地边界基础之上,在当前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陷入了治理困境。社区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治理形态成为新时代的选择。社区自治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公共组织,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讨论并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农村社区自治体制下,是否拥有经济组织或集体产权不再成为社区成员的基本条件,从而打破了固有的村籍限制,为不同地区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社区身份与个人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是分离的,社区成员均能以独立和平等的居民身份参与公共事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摘编自袁方成《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社区自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07-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3年,中国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取代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背景是(     
A.家庭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2023-02-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中世纪社会实行的是封建领主制度,所以,中世纪城市自治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的统治而言的。很多城市在与封建领主斗争的过程中,取得了自治权。这些自治城市有以下特点:领主向他管辖的城市颁发特许状,以保障城市的自由和特权。一个城市可能同时拥有若干个特许状,它们是不同时期的领主和国王颁发的。特许状的内容包括领主给予城市的权利,主要有:市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取消城市某种封建赋税的权利,有关城市的司法权,等等。这些权利对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材料二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巨大变革,对农村基层组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时,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严重的瘫痪或者半瘫痪的状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冲弯村和冷水村,在1980年春天,大家经过商量,自发地召开了村民会,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全村的各项事务。这样,全国第一批村民委员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罗城县出现了。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唐军《西方国家地方自治与中国村民自治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向他管辖的城市颁发特许状的主要意图,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批村民委员会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2022-12-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第9枚:“改革春潮”。

【邮票名称与编号】改革春潮,图序20-9 J(2021年)
【发行日期】2021年7月1日,志号:2021-16
【选题依据】伟大的历史转折,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纲要上册,第169、170页。
【画面介绍】
该票由众多元素构成,左下:恢复高考、右下: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雕塑、上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邮票画面正上方正中间印有邮票发行标题,邮票左下角写着图名:改革春潮,印有邮票志号2021-16,右下角印有本张图片在套册中的图序及面值1.20元。画面运用油画方式手绘绘制而成,表现力、色彩浓度、笔触的运用使得邮票产生尊贵之感,与建党百年的喜悦气氛相得益彰。
【背景解读】
1977年邓小平同志做出恢复高考的决策,是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起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该邮票发行于2021年7月1日,即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纪念日。
【问题设计】
(1)这一枚邮票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
2022-08-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邮票里的党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