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2 . 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三: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4)据材料四,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2019-04-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1)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不同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作者为什么说美国共和政体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 年,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 而言,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推行市场化倾向明显的经济改革。政府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余粮。国营企业则可根据市场和利润的要求来调节生产活动。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出租、出售、归还原主以促进私人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引外资参与苏维埃政权主导下的经济建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此外,国家计划机构的许多职能转变为预测经济的发展,而非直接指导国营企业生产。

——摘编自任晓伟《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材料二   1984726日,国有性质的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1116日,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一家音响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第一家较规范的工业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经理)负责制,这就使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和一些私企开始发行公众股。

——摘编自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材料三   深沪证券市场1992年上市公司(A股)家数为52家,股票市价总值为1050亿元,到19981218日,上市公司(A股)家数增加到823家、股票市价总值19400亿元,分别增长了15倍和17倍,年均增长58%和63%,实现了较大的扩容和增长。

——摘编自陈明星、徐宁燕《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接近2000万人,这是建国以来待业人数及其占人口比重数额的最高峰。4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此后,北京市又发布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实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北京市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9%。

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1979年4月起,九个月安置了18700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1983年个体户从业人数相较于1982年增长了3.3倍。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缓解。

——摘编自刘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解决失业问题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相关举措的积极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摘编自李佐军《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市场活力;1994年,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中国工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展现中国工业实力的标签。

——摘编自盖元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山东人口分布密度呈东低西高的形态,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运输量、交易额、关税额等均居前列,成为山东经贸重心所在。

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近代,山东各区域经贸格局为之巨变。以临清直隶州、东昌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北和以济宁直隶州、泰安府(部分)、曹州府及兖州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南平原,丧失了经贸繁荣的基本条件。以登州府、青州府(部分)、莱州府等州县构成的胶东半岛地区,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

——摘编自江沛等著《城市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理论。山东省提出“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开放战略。全省从总体上划为胶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鲁西内陆经济区两大片区,逐步形成格局特点的六个经济区,如胶东成为对内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外向型经济区,鲁西南成为以煤、电及煤焦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区。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山东省在坚持原有战略的同时,加强省内外横向经济联合,东西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头作用提升,菏泽等鲁西地区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摘编自张华主编《山东改革开放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中期至近代山东经贸格局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经贸格局调整的特点。
2024-0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到1860年,棉纺厂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墨西哥和巴西,英国控制着世界机械纺纱锭的67.4%。19世纪中叶,俄国在棉纺织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在墨西哥,到1843年有25000支纱锭和2600架织机。1857年,瑞士的纺纱锭数达到了135万支。到1860年,棉纺织品成为美国在资本投入、就业人员和产品净值方面最重要的制造业。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中国引种美棉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865年,英国商人将一些美棉种子带到上海试种后,一些地方督抚和实业界人士亦购买种植。1904年,商部从美国输入大批美棉种子,分发山东、直隶、江苏等省的棉农种植,极大地促进了美棉的传播。到1910年,大批量引进美棉的省份已达十余省,多有成效。据不完全统计,1910年移植美棉之产量湖北484000担,河南177184担。伴随美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清末棉花的出口贸易日增月盛。

——摘编自苑朋欣《清末美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中国国务院于1978年以后多次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并辅之以多种生产扶持政策,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989年,为制止抢购棉花产生的混乱,国务院支持供销社执行收购政策,提高了棉花收购价格,粮棉比价也上升到有利棉花生产的区间。1992年国务院提出“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建立社会主义棉花市场”,进行棉花放开试点。

——摘编自林银海等《沉重的棉花》案例分析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十九世纪中期世界棉纺织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形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近代美棉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陈云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是笼子,搞活经济是鸟”的论断,同时他还指出“岗位责任制的实施,让劳动多的人享受较多的果实,劳动少的人享受较少的果实”。在环境问题上,陈云强调“在兴办工厂的时候,一定要将处理污染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要做到预防为先的原则,这是重大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陈云强调“农业经济必须计划为主。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并不是农业可以不要计划了。”此外,在改革开放方面,陈云还指出“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技术的引用重要,技术引进后,可自己制造设备。”

——摘编自刘凤岐《陈云经济思想及其主要理论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4-01-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