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和振兴

材料一: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在工业布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以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机械加工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通过“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东北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摘编自赵传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

材料二: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东北复兴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符合逻辑。)
2024-04-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二)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武汉汉正街是国内著名商业街之一。1984年前后,当地工商部门规定,汉正街“不得经营销售大百货商品”,例如商户可以卖童装但不能卖长袖衬衣,可以卖纽扣电池但不能卖计算器,雨伞被定性为“大小百货交叉商品”而限制经销。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亟待变革B.政府重视规范市场秩序
C.民众消费水平普遍低下D.国民经济结构不够均衡
2024-03-3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3 . 建国初期,我国实施“毕业分配制”,即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国家下拨的指标统一安排。1987年,我国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分配后被企业退回的“寒潮”;至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开始实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A.标志着单一经济结构开始解体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旨在推动国人就业观念的转型D.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2024-03-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推动政府放权,减少办事成本;注重人才开发和培养;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这些做法(     
A.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D.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经济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由国家各级政府负责统一分配。2002年3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这一变化(     
A.保障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D.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2024-02-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1年,湖北沙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沙市由此对全市企业进行改革,先后涌现了一批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例如,生产“活力 28”洗衣粉的沙市日化,成为第一个将广告牌竖在香港的内地日化企业。这表明(     
A.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B.内地与香港实现经济互动
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7 . 1979年9月,湖北省确定大冶钢厂等50家企业为第一批自主经营试点企业;到年底,增至153个,这些试点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0%,为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2.4倍。据此可知,当时(     
A.国内新型政企关系已初步确立B.湖北企业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正不断健全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成效初显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出:自当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粮票和油票的命运反映了(     
A.产业结构的调整B.计划经济的实行C.对外开放的深化D.经济体制的变革
2023-12-27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农村改革向全省推进,安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其道路如何走?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自从农民有了多余农产品,自主交换也随之而来。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自此展开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前后达30年之久,至今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孙自铎《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

材料二   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弹性的解释体系”,是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这些观念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40年来,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以制度的局部创新和地域的局部开放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在旧有的传统体制尚未彻底消失的前提下进行新体制的尝试。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总体上无疑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

——摘编自王曙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
(3)如果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     

A.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B.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C.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D.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