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邮《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其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供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国企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5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材料二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韩疾祥《前线》杂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4 . 不停顿的社会变动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是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包干”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王郁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大包干”联产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材料二   政府给经济输入活力的方法是放松国家对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于国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中国领导人感到,在国家支配的框架内,企业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在供应、销售、资本利用、聘用和解雇、薪水、工资、资金,以及制成品价格等方面自己做决定。企业应具有法人地位,自负盈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的专著《别误读中国经济》向外国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奇迹。

——何自力《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对<别误读中国经济>的评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企改革的相同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例,以“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丰三年(1080年),宋政府正式修订了“广州市舶条(法)”,并“委官推行”。这就是后来常常被引用的“元丰法”。规定:“诸非广州市舶司辄发过南蕃(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纲舶船,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朝鲜)者,以违制论。”

出海一定要持有市舶司颁发的证明——公据,凡是没有申请公据自行出海的,发现后都要判罪“徒二年,五百里编管”,“并许人告捕,给船物半价充赏。其余在船人虽非船物主,并杖八十舶船进港后,须经官员对货物和人员加以“阅实”,进行抽解(政府征收实物形式的市舶税)与博买(政府按规定的价钱收买舶船运来的货物)。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城市出现了城市内的经济企业、城市设施、服务以至城市房产的快速国有化过程。因应战后重建和恢复经济,在1949—1957年间,城镇人口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自1958年末起,城镇人口的增长受到政府严格控制。通过户口登记和生活必需品(食品、衣料等)的配给制度,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上是由官方控制的。因此,城鎮的发展紧密地依附于政府的工业化政策和政治发展进程。它们导致两种全国性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1)由城市到城市的迁移,主要是由沿海大城市迁移技术、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到中西部和三线地区(即中西部战略腹地),支持新建城市或原城市的新建工矿业发展;

(2)有组织地由城镇至农村的人口迁移,用以解决中央规划的失误(如“大跃进”的失败)和工农业的发展不平衡,也包括在政治上达致“工农兵的再教育”和消灭“三大差别”(即:城市和乡村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在最近的30年,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动力。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30年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有哪些。
2019-07-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1935年罗斯福建议政府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此向国会提交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摘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僵化的模式”的名称及其主要弊端。针对上述弊端,我国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018-09-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蒙县二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8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材料三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
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