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978年4月,经济学家薛暮桥调研后发现,江苏国营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如地方工业,地方工业的发展速度又不如社队工业(农村集体的副业)。因为地方工业留利比例(60%)超过国营企业(利润全部上交);而社队工业的留利比例(80%)又超过地方工业。这一现象在改革初期所引领的方向是
A.鼓励发展农村乡镇企业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 下面是1978-1999年中国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表(单位:%)

这表明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B.国有制企业已失去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D.开始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2021-06-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7811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1731日,国务院批准湖北沙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沙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410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10月,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11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单独两孩"新政将全面启动,军队建设听中国共产党指挥、善谋打仗的新型司令机关,其它的改革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养老金并轨等。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道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2021-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A.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C.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5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2021-04-01更新 | 283次组卷 | 62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模块历史试题
6 . 1978年底,四川省总结了试点企业的经验.制定了责、权、利相结合的14条扩权试点办法,允许企业在不需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提拔中层干部;折旧基金留归企业部分由40%提高到60%.流动资金试行全额信贷。这反映出当时
A.国企改革正在全面展开B.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C.市场经济改革卓有成效D.政企职责不分弊喘得制解决
7 . 人们对劳动模范的评判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型到今天的“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专家型”、“管理型”劳模来看,我国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仅限于传统产业,众多新兴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思想解放的结果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推动
C.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D.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地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2021-01-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等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浅析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更重要的是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的根本性变革。
10 . 1983年1月,中央某领导人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该领导人意在
A.推动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使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化
C.强调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性D.启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021-01-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