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重要税种,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等功能,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过程复杂而曲折。

新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历程

阶段免征额(元/月)改革主要内容
1980-1993
初步形成
8001980年,五届人大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纳税人主要是一些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在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同胞。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主要将个体工商户所得从工商税收所得中分离,以减轻个体工商户的税务负担。同年国务院还发布了《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对在中国境内居住且收入达到规定纳税标准的公民进行纳税。
1994-2011
修正、统一
与规范
20061600
20082000
20113500
1993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该法
规定不区分个人性质,对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
的非中国居民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还废止了《城乡个体
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2012-至今:成熟与完善50002018年,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是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大修。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即合为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共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摘编自刘涵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探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催生了城市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1979—1992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26.9%。1978—1999年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0.89%。2000年以后,政府逐步放宽并改善农民工的进城条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平等共享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据统计,2000—-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镇化水平提高至57.35%。1978—2016年,中国年均劳动力利用效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

——摘编自张广胜、田洲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5年《人民日报》妇女节社论评论文章高频关键词表

关键词
50年代)
词频关键词
60年代)
词频关键词
70~80年代)
词频关键词
90~00年代)
词频关键词
11~15年代)
词频
工作75革命102社会51发展106社会34
社会主义61工作93劳动31社会103发展25
参加51社会主义92工作31建设71男女平等17
斗争43斗争87竞争24社会主义59性别14
婚姻40劳动78革命2452工作8
生产38群众71改革23事业38现实8
家属37解放6523工作36家庭7
解放36生产61社会主义22解放36事业7
政治34思想60问题21劳动35作用7
建设33建设53斗争20经济30和谐7

——摘编自李娜《人民日报》社论评价中妇女形象构建的文化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人民日报》妇女节社论评论文章高频关键词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2-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以后,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简史》对改革开放的进程做了系统论述(见下表)   

章节目录
第一章改革开放拉开大幕
第一节
第二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第三节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第四节调整经济政策与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第五节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六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延安时期,中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制度上的探索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和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需要阐述。(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变迁的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停薪留职是20世纪80年代初富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是指企业富余的固定职工离开单位,但保留其身份,从事政策上允许的个体经营。停薪留职,是计划经济“铁饭碗”和市场经济大潮中“下海”之间的一座桥梁。1983年,劳动人事部发出通知,要求今后新招收的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原有固定职工目前仍执行现行的制度,但最终要达到所有职工都实行劳动合同制。1986年,国务院颁布改革劳动制度的四项暂行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四项规定着重强调用工、招工制度改革,即国营企业新招收的工人都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取消退休工人“子女顶替”和内部招收职工子女的办法,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工,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劳动合同制是我国用工制度一次重大改革,这一改革基本让国人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

——摘编自陈煜《中国生活记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停薪留职”推行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用工制度改革变化的进步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以来我国春节代表性年货一览表


时间地点代表性年货

1978年
洛河故县水库
(有实力的单位)
每个职工分配到:精粉5斤、大米3斤、花生米10斤、大肉6斤、鸡蛋3斤、核桃5斤、苹果20斤、烟1条、酒I瓶、白糖0.5斤、水果糖0.5斤。

1982年

江苏泰州
凭票供应:有粮票、布票、肉票。
卷烟供应证券、食糖供应证券、水产品供应证券等。
定量供应:曲酒每户一斤。
1990年全国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
2000年
北上广、西安、成都、武汉等旅游消费、电脑、保健品等。出现几百家电子商务网站。

2016年

全国
2016阿里巴巴年货节: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大别山黑猪肉9小时卖掉2吨、苏北土鸡蛋21卜时卖掉3万枚、洛川苹果11小时卖掉18万斤……有的土货还卖到了香港,甚至走出了国门。
电影票、汽车、手机、智能手环等。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表能够反映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的春节年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9-04-22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全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

——摘编白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 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的结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