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1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4-13更新 | 35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 . 当需要以经济主体的自主性激发其积极性时,法律就必然渗入经济体制的裂隙而介入经济活动。1978年以前,社会公众普遍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而1985年我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专利申请就达到3455件。材料说明
A.经济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B.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法治建设
C.改革开放后民众法治意识普遍增强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22-03-25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理论的提出意在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B.提升国民经济当中第三产业的比重
C.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D.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4 . 1988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升18.5%。其中农村上升17.1%,城镇上升21.3%,由此可知当时(     
A.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市场经济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改革开放仍然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5 . “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价,“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1985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
A.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
C.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 . 1987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反映出(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丧失B.改革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新阶段
C.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发展D.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凸显
7 . 有学者认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一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B.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 1981年7月,首钢在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的办法,开始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自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制。此后,首钢得到快速发展,职工福利也有了大幅提高。这说明
A.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B.扩大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C.承包经营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2022-01-17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规定,从1981年起,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拨改贷”的实施
A.扩大了地方权限B.活跃了市场经济
C.明确了经济责任和利益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2022-01-01更新 | 46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易错题回顾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江苏省2005~2007年养老保险关系跨省流动与省内转移人次对比。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省内流动跨省流动流动总数
2005544311116165592
2006712912315194442
20079785920555118414
合计22358154867278448

A.城市化进程加快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户籍制度的调整D.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