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北京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表(单位:万人),据此表可知,当时北京(        
年份从业人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镇登记
失业人员
城镇登记业率(%)
1978444.1125.9177.9140.3————
1980484.2118.0207.3158.98.671.60
1982535.2115.1228.6191.57.031.62
1984556.2111.3247.9197.02.030.54
A.农业改革成效有限B.城市经济活力显著提高
C.经济结构畸形落后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2 .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示占比变化(       

A.有利于民众失业问题的解决
B.体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
C.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86年,新闻报纸上“联营”“星期日工程师”等词频现。不少“泥腿子”低价买走了国营工厂转成闲置的机器设备,搬进匆匆建成的厂房里,这些机器日以继夜地隆隆作响,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接受农民厂长们的私下聘用,一到周末就卷着图纸到乡下工厂上班。这体现了(     
A.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B.体制改革激发经营活力
C.公私合营已成为时代湖流D.知识经济得到企业重视
4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
A.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B.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政策上支持
C.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82年,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则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这一变化(     
A.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极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得益于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D.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2023-03-0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978年9月,重庆百货商店在全国商业系统率先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进行超额利润分成,职工第一次拿到了奖金并逐年递增;之后在1983年重百被重庆市列为首批实行经理负责制企业,其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这一变化说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B.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效果显著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23-02-01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经济学家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是指苏南的苏州、无锡等地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发展的方式;“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方式。这两种经济模式(     
A.都是面向海外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B.都较为依靠基层政府力量大力扶持
C.都适应了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需求D.都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成果
2023-01-25更新 | 314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