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1984年7月,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实行浮动价格。将蔬菜收购站改为交易站,零售蔬菜货源由分配式或采购式变为产销直接见面。由此可以看出
A.统购统销政策取消B.城乡经济互动增强
C.国企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 .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曲折而辉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钢铁价格剧跌,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1978年12月,上海宝钢建立。一期工程的炼钢设备全部从日本购买。根据合同规定,日本派出专家负责指导我方技术人员安装调试到完全学会使用。在开工生产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企业各种管理人员,提高职工素质。在日本专家离开后,宝钢能独立操作设备和管理企业,这标志着一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队伍已经形成。1991年,宝钢购买二期工程设备时,除少数进口,还能以自行设计制造或中外合作设计制造为主,国产化程度达到70%。二期工程建成后,大大缩小了中国与世界钢铁业的差距。2003年,宝钢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2013年增长95.3%。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发展;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1978年增长21倍。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阳铁厂和上海宝钢的不同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1985年,我国关税政策从“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1992年以后,启动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税进程,截止2001年,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1985年以后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C.履行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义务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4 . 1987年江苏省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广泛推行。全省大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均实行承包制;各地在一些中小型微利、亏损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中实行租赁经营;在一些联合企业和新办企业试行股份制。这些做法
A.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
C.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D.改变了企业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
2022-02-19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经各国代表谈判达成如下协议……

——《关贸总协定序》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仅限于调整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可以说,这种改革还是企业外部的,而不是企业内里的。而进入90年代后,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则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转轨建制的改革。这就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根本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厉以宁(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达成(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达当代中国蓬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过程和内容。
2022-0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86年,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由原来的国家一单位制向国家主导、社会与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向改革。这一变化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C.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D.设立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效
2022-01-18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所示是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一张股权证书。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C.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D.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8 . 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这旨在
A.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优化对外开放格局
C.拓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D.落实“双百”方针
2022-01-1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情况表(部分)

时间1949年       1957年       
省内工业总产值6.91亿元33.86亿元
省内生产总值20.27亿元58.64亿元       

——摘编自欧卫东、李更明《建国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1978年7月,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到宝安视察,发现深圳河两岸反差很大。后来,他直接建议中央: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鉴于港澳地区对广东省的影响以及台海军事对峙态的变化、希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建立“贸易合作区”-单独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

——摘编自黄硕忠《习仲勋主政广东二三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广东经济较之1949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深圳河两岸反差很大”的原因,说明后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022-01-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初,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共性特点是
A.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的分离B.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C.确立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体制D.由农民和工人自下而上自发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