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1949年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1712月首次出版。小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子承父业努力打拼辛劳谋生,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摘编自马丽萍《梁晓声:<人世间>敲击着所有浮躁的灵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世间》这部长篇小说具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的理解。
2023-05-19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2月底,我有率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起草工作,亲历了它产生的全过程。

截止到1981年底,全国共有456家企业试行了“利改税”。1983至1984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分步进行了以利改税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把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收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谢明干《改革开放口述史》

材料二   断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3年4月,国务院决定实行利改税的第一步,即税利并存制度。在企业实现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这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分配原则,比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摘编自刘佐《国营企业“利改税“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国企“利改税”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2)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企“利改税”改革的价值。除上述材料外,若要全面研究国企“利改税”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贵州省湄潭县城关区有一家农民办的豆腐坊……

19834月,农民何克荣办了一个豆腐坊,(这个豆腐坊)解决了县城居民吃豆腐难的问题还安排了10多名青年就业……(这些从业人员中)15个是农民,另外两人一个是外县的,一个是城里待业青年。

……

这个豆腐坊却引起一番争议,争议的问题有二

一是有人认为请帮手超了杠杠。在豆腐坊从业的17人中,连何克荣在内有4人出了本钱,其余13人出劳力。因此,何克荣等4人是业主,请了13个帮手,数量超过了政策规定。

二是有人说利润分配不合理。据了解,这个小作坊从开办后,每月盈利700元左右,19834~12月实际盈利7200元。……何克荣本人可得5495元,另外3个出了本钱的农民分别各得850元、623元和232元。而一般工人每人只得57.6元的工资和补贴,没有参加分红。据此,认为剥削太重。

有些人不同意上述意见……

有人算个账,何本人没赚多少钱。比如,原料(黄豆)是议价购进的……税收是按产值计算的,交5%的工商税……3%的工商管理费……盈利要还贷款和贷款利息,还要留些作流动周转金……真正到手的钱很有限。

——许海(贵州遵义地区农业局)《一个民办豆腐坊引起的争议》《农业经济丛刊》(1984年03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2-05-3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在上海市商业局工作多年的干部在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时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年,那时的市场供应已经比较丰富了,但人们的心理还是紧张。19831123日,当时的商业部通过媒体宣布,从121日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本来是一件好事,可谁知人们看了报纸后,马上拿了大把布票到商店去抢购单布。很快,商店的柜台前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排满了抢购的人群,很多人都把几年积存的布票,全拿出来买单布,一天的销量超过平时半年的销量。第二天排队的人更多。我们干部就上街到商店给排队的人宣传,说棉布很快就敞开供应,不会涨价。但根本没人信我们的话,照常排队。有人说敞开供应,布票作废,就是要换用别的票,或是棉布涨价,谁知道呢。有人说他的布票是辛辛苦苦攒下的,作废太可惜,先买了存着。越宣传解释,那边排队的人越多。结果,有两家大商店根本无法打焊。怎么办?根据专家的建议,局里决定,立即敞开供应,价格不动,不收布票,不论什么布要多少给多少,并于当日晚在电台电视台发布公告,同时在商店贴出布告,这样才给人们吃了定心丸,排队抢购的人们才慢慢散去。有人说,早知如此,一下买这么多布做啥?还有人拿攒了几年的布票给女儿买了可缝8条棉被的被单布做结婚用,而她的女儿当时只有12岁,还在学校读书。"

——摘编自张建星《凯歌行进80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变革有何史料价值。
2021-02-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材料摘自电视剧《暴风骤雨》《平凡的世界》和《大浦东》剧情片段

①(东北松花江畔一个小村子叫元茂屯)警察署实际上是日军的一座物资中转站,抗联的任务就是拿下这座中转站。抗联的魏队长连夜带着大家潜藏在警署不远的小山丘上,刘胜便是奉命前去侦查消息的。刘胜归队后,向魏队长他们详细地讲解了警署的情况,魏队长做了周密地兵力部署。

——摘自《暴风骤雨》第一集

②萧队长和秋兰商量批斗杜善人家的事情,萧队长觉得杜善人没有血债,可以先不批斗他,直接进行土改。秋兰关心秋草将来的际遇。萧队长告诉秋兰,元茂屯因为批斗地主不够狠,屡次遭到上级的批评。秋兰见状很是为难。

——摘自《暴风骤雨》第44

③最让少平感动的是告别时,润叶留给少平的钱和粮票;最重要的是,润叶让少平捎句话给他哥少安。

——摘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集

④对于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徐敬之不主张上海发展的太快,赵国平和他的观点截然相反,两人就此展开了辩论。散会后,医药厂的厂长找到了徐敬之,请他为医药厂改制的问题指条明路。徐敬之劝他一定要慎重。赵国平提出,或许他们可以搞一个厂长竞选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企业活力,也能让所有员工看到希望。

——摘自《大浦东》第三集

⑤赵国平说浦东的经济发展前途不可限量,这将会是上海经济腾飞的里程碑。赵国平邀请吴一白与自己同行,亲自去浦西与研究小组的成员一起交流。

——摘自《大浦东》第九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农村改革向全省推进,安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其道路如何走?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自从农民有了多余农产品,自主交换也随之而来。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自此展开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前后达30年之久,至今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孙自铎《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

材料二   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弹性的解释体系”,是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这些观念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40年来,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以制度的局部创新和地域的局部开放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在旧有的传统体制尚未彻底消失的前提下进行新体制的尝试。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总体上无疑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

——摘编自王曙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
(3)如果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7 .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22-10-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1-22高一上·江苏常州·期末
8 .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 图片、地图、表格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10 . 荣氏企业是中国近现代民营工业的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荣氏兄弟在无锡开办第一家面粉厂,后将创业基地由无锡延伸至上海,并扩展至全国诸多地区。从1914年至1922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且拓展到纺织行业,逐步形成了茂新面粉公司(4个工厂)福新面粉公司(8个工厂)中新纺织公司(9个工厂)为代表的荣氏工业体系。1925年,荣宗敬发表提倡国货宣言。抗战时期,无锡和上海的多家荣氏企业或被炸毁,或被日军军管;面临危局,荣氏审时度势,将位于汉口的中新四厂、福新五厂内迁至成都、宝鸡等地:整个抗战期间,荣氏企业没有一个和日伪合作。解放前夕,荣德生决心留在祖国继续经营企业,和工人们一起护厂,迎接解放。1949年,留在大陆的荣氏企业面临资金等困难,人民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等方法,对荣家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德生的后代荣毅仁先生于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其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荣氏企业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荣毅仁先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刘大禹张珂《论荣氏企业成功之内核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荣毅仁出任第一任董事长。该公司肩负起引进外资的重任,到1986年底,它在欧美各国成立分支机构,与60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先后投资兴建了140多个企业。

——陈重伊《荣氏家族》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

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

2024-03-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