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荷兰工匠开发了弗卢于特船。不同于英国战船不断增加军备而影响运输性能,弗卢于特船是典型的商船设计,没有船头瞭望台,装备极少的轻型火炮,主舱空间更加宽敞,可以荷载100吨—900吨的货物。这种船只航行需要的人力较少,并且水线以上的小体积减少了风阻,提高了航行质量。荷兰造船厂通常配备一系列的设施,如绞车、起重机和风力锯床等来节省劳动力。荷兰造船厂的建造成本较之英国,要节省40%—50%,欧洲国家纷纷从荷兰购买船只。17世纪,法国拉罗歇尔凡10吨以上的商船,皆为荷兰所造。1617世纪,荷兰人垄断了东方贸易。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荷兰造船业遭到重创。

——摘编自[英]乔纳森·伊斯雷尔《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14771806

材料二   1961年到197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独立自主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关键阶段。1978年后,我国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大规模开展重点船厂技术改造,很快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成功实现了船舶产品出口。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也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船舶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一,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李桢《中国造船业的图强路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造船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的重大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荷兰和中国造船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时间/年金额/亿美元平均增长/%
1949-19661.0-
1967-1978中断-
1979-19837.043.5
1984-1991284.517.4
1992-19971968.132.7

——摘编自朱慧玲《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资在中国大陆引进外资直接投资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   十三年来(1979-1992年)海外华人以及港澳台商在华投资,若与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长达八十七年(1862-1949年)相比,增加140倍;若与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在大陆投资的十七年相比,则增加了180倍。1979-1991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资本构成详见下表:

资本来源构成投资金额/亿美元所占比重/%
外国资本89.5333.30
海外华人(华侨)资本15.005.57
香港、澳门资本139.3251.82
台湾资本25.009.29
合计268.85100.00

——摘编自林金枝《1979-1992年-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49-1978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92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3-09-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3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

——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
6 . 梳理、发掘历史的发展逻辑,能够为人们思考未来走向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三   中国革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纲领,这使我们的路径选择有了很大的理论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但它的趋势是确定的,就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市场作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会议名称。选取其中一次会议,简要指出其召开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结合所学,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重大战略思想名称。
(3)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最低纲领”的时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史实,多角度说明中国是如何“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4-01-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

材料

(一) 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1949—1978年)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二) 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 1978—2012年)
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三) 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 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摘编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将1978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大举措。
(3)综上,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4-01-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进行了15次全国劳模评选和表彰,累计表彰3.4万人次。

1950年9月,在首次全国劳模评选活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共有464人受到表彰,其中工业战线208人,农业战线198人。1960年6月,来自教育和文化等战线的脑力劳动者首次进入表彰行列。这一时期,“团结苦干、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已经逐步凝聚成型,“学雷锋”“学铁人”等成为社会风尚。

1979年,首次明确了评选标准:“判断一个职工是不是模范,一个集体是不是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是作了较大的贡献”。这要求劳动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巧干实干的智慧;不仅仅要带来政治效益,更要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效率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模群体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2005年,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首次受到表彩。以相关职业和特征为关键词检索历年表彰名单,得到如下两表——

1989年-2020年评选的

工程师、技师、教授劳模占比

1989年-2020年评选的

厂长、董事长劳模占比

——摘编自王治东、施政《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内涵变迁及其当代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法制建设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王朝在新政上谕中说“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参照各国通例,1903年《重订铁路简明章程》24条颁行,1904年《商标注册暂拟章程》《商会简明章程》《矿务章程》《钦定大清商律》颁行。《钦定大清商律》分为《商人通例》《公司律》两部分,《商人通例》规定了商人、商号、商业帐簿以及妇女经商等,《公司律》则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种类、组织、权利义务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法典,《钦定大清商律》颁行后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直到北京政府颁布新的《商人通例》和《公司律》后才告废止。

——摘编自代巧丽《论晚清经济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晚清时期的经济立法。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经济立法工作走上快车道。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之后,80、90年代经济立法成就(部分)如下:

年代

重要事件

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颁布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

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颁布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颁布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颁布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颁布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颁布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颁布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
(2)依据材料分别概括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两个阶段经济立法的意义。
2024-0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伊始……我党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处理好对外关系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发展经济的良机,使国家安全得以保障,经济建设实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险峻的国际环境中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并为其后摆脱任何大国的控制,独立自主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当时获得的国际影响与地位远远高于其经济实力。

——摘编自邵允振《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建设探索的互动》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简表(局部)

时间历史事件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提议,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开始伟大的转折
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五大支柱”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01年12 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2014年5 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我国与广大亚洲、欧洲乃至部分非洲国家有机地联系起来。重现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繁荣

——摘编自宋林飞《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我国改革开放进程。
2024-01-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