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增长的,奖金可以适当增加;未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减少的,奖金要适当减发或停发。

……企业内部使用奖金的形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记分发奖、浮动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形式……要体现出鼓励先进、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励超额劳动的精神。

……企业应按上级核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企业发放奖金应从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不准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后备基金发放奖金……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

材料四   19796月,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向中央递交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的建议。7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08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从此,中国迈开了向世界开放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经济特区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同时,特区还有着联系港澳台地区的政治意义,为“一国两制”的设想提供了实践支持。

——摘编自王蕾《中国经济特区创办的前前后后》

主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材料五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可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三重向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内涵。改革开放是对“中国如何发展”重大历史问题的有效探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对世界局势做出了科学判断,对时代要求做出了重大回应,在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吕伟《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逻辑审视》

材料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能力提升*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特点。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背景。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创办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
(6)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
(7)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历史纵横*
(8)据材料六应用所学的知识,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地位及其关系。
2023-11-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并分析其制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2023-10-01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一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商会与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在清末的最后十年间,新式商人团体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其中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商会、商团。它们首先是在城市建设、管理、治安、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作用,随之扩大到路权运动、抵制美货运动、争取立宪运动等方面,发挥明显的政治影响,最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国家在民国初期一直处在割据的涣散状态,经济权力一度脱离政治权力的束缚,萌芽的“市民社会”的自治力和经济组织力一度得到发挥。这一点在当时中国的革命中心广州和上海表现得特别明显。毛泽东曾经撰文称赞上海商人“鼓起担当国事的勇气,进步的非常之快”。

—摘编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间性的商会、行业协会又在各地兴起。集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于一体的工商联组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系统,不少地区都乐于以民间商会的身份来争取私营工商业者的认同,希望由此来接续近代商会的历史,发挥“众商之会”的真正作用。与商联的形成和发展不同,新兴商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阶层利益和社会结构不断分化调整的产物。目前在中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民间商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纽带和发展结合方式,它们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相互补益,共同发挥作用,应该是促进社会整合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使中国民间商会的发展更为迫切。

——摘编自李其荣等主编《海外人才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商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新兴商会崛起的背景和作用。
2023-05-21更新 | 24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7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谈一谈】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履职能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3-04-2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后,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习仲勋同志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壮大了红军武装,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摘录自《习仲勋同志生平》

材料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邓小平对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地区兴办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至此,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摘录自《习仲勋同志生平》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不仅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有许多直接有利于各国和世界的发展、直接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并且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各自需要,必然会程度不等地、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许多实质上与贯彻十九大精神相吻合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

——《论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央红军长征从何地出发?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广东设置的三个经济特区及材料二体现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022-09-03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1984年国庆阅兵标语

图二对外开放格局
(1)解读图一中的标语。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
2022-01-18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7 . 近现代贸易格局的变化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从对外贸易上占有最大份额的中英贸易看,在整个40年代,由广州输往英国的货值,仍居于五口的首位。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进入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之由广州北移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中央于1979715日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对加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1980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文件,正式将“出口特区”命名为“经济特区”,要求将深圳特区建成兼营工业、商业、农牧业、住宅、旅游等项事业的综合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确立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前后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特区建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8 . 看图释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1)看一看,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新思路、新战略?
(2)想一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的原因有哪些?
2021-12-0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9 . 上海的两次“开放”近代以来,上海先后经历了两次“开放”,城市地位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

材料一   开埠后不久,时人观察到:“(上海)适介南北之中,最为冲要,故贸易兴旺,非他处所能埒(等同)。”“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名震天下。”五十年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平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1850年,上海的出口商品中,蚕丝占51%,茶叶占46%;1860年,蚕丝占66%,茶叶占28%。1892年,英国驻沪领事指出:在中国向外开放后的许多年来,对外国出口的商品几乎只有丝茶两种。

——引自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转变为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但因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长期形成的对外贸易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7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说:“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必须“实行开放政策”。上海由此迎来了又一次开放的大潮。

年份上海开放大事记
1978上海开辟至澳大利亚远洋运输航线,打破了我国集装箱运输零的记录。
1980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
1990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1中央提出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006上海港成为世界最大的货运港口。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成为展示中国发展巨变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平台。
2013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8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埠给上海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上海第二次开放的背景和成果。
(3)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两次的“开放”?
2021-08-13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0 . 地方治理措施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大事记摘录(如下表)

时间措施名称
1947年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
1997年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1)依据表格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三个区地方治理各有什么特点?
(2)关于三个区的设置有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