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0次组卷 | 9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左侧描绘的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传说人物的形象具有地域差异B.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C.民间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D.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改易服饰
3 .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安排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
A.皇帝决策受到经筵左右B.文献典故解释迎合现实的需要
C.宋代政务决断有民主性D.宋代朝臣的文化水平难分高下
2021-03-08更新 | 89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B.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
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
6 .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A.勤于耕织的人B.经商的人C.战场立功的人D.固守传统的贵族
7 .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商鞅变法D.吴起变法
9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2020-10-13更新 | 52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10 . 材料   针对传统官学有名无实的现状和科举取士仅凭试卷定弃取的弊端,熙宁四年,王安石在太学推行“三舍法”,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考察制度来培养选拔人才。1072年,王安石主编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教科书。1079年正式形成学令公布。“三舍法”规定:太学生员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个等级。外舍生每月进行一次“私试”,每年进行一次“公试”,第一、二等者升入内舍生;内舍生二年进行一次“舍试”,得优、二等的升上舍生,升舍时还要参考每月所记学生的品行和成绩,决定是否升舍;上舍生根据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业品行分为三等,上等直接任命为官,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下等可直接参加省试。元明清的学校基本沿用“三舍法”升补学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三舍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三舍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