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
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
2 . 对人才选拔、管理、任用,是一国政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
2.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办时务学堂与洋务派近代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的上不同的是
A.推进向西方学习,培养熟悉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
B.传授优胜劣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
C.学习西方工艺技术,培养企业和外交人才
D.为青年传输民主共和思想,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3.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参见下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当年夏天,全国高考报名的青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②恢复高考,揭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 ③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工作,抓全国教科文工作的成就之一 ④中国社会在动乱之后,重建社会公平的努力之一,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人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②④
2010-05-26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2010级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