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一《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德州高三下期4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 .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能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漂泊远方,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赵、魏、韩)地狭(少)人贫(穷),秦地广人寡,故草(荒野)不尽垦,地利(物产)不尽出。于是诱(引导)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并据此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中关于经济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目的和作用。
(3)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内容有何共同点?为什么两大改革都涉及这一共同点?
2023·四川乐山·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认为爵位是君主手里最贵重的东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众为了获得爵位英勇作战,明君就应赐给他们爵位和俸禄。于是,规定按军功大小得爵赏,赐田宅。有爵者享有各种权益,如按爵级获得供驱使的“庶子”,犯罪时重罪减轻,轻罪免除,犯同样的罪,爵位高低受到的处罚有别等。当然要获得高爵很不容易,但相比身份等级的世袭,军功爵制算是提供了机会——不仅平民,甚至奴隶、刑徒,只要能斩获首级,也就可以获得爵位,循序升级。商鞅还提出“不官无爵”,以提高军功爵的政治地位。对此,有学者指出商鞅并没有废除等级与特权,只是把旧贵族特权转让给了军功贵族,造成了更多的特权阶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世官制相比,军功爵制的进步性。
2023-12-21更新 | 153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后世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魏策三》

材料二 商鞅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秦人务实而好利,但这种价值观仅限于个人层面。商鞅在顺应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把它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并以此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完成了各项变法改革措施的制定……商鞅之法中,个人私斗是明令禁止的,并且还会受到惩罚;而在战争中勇敢杀敌并取得敌首者,则会受到厚赏。商鞅这一利禄官爵皆出于兵(战争)的政策无疑起到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

——摘自邱忠来《商鞅变法与秦文化革新》

材料三 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数。”(《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秦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裕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赘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向往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围不复存在。

——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特点。
(2)材料二中,为提升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商鞅采取了哪些举措改变旧俗的?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什么?并说明其持此态度的主要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致仕,即年老退休,“还禄位于君”。致仕作为行政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形成一套制度,大约是在汉代。汉代规定官吏年满70以后,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得致仕;退休以后,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朝廷给其原俸的1/3养老,以示尊贤,一千石以上各级官吏,朝廷不再发给俸禄。官吏年老退休,也是为国家让贤路。汉代致仕制度的推行,保证了官僚系统的流动性,增加了其内部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使汉代的行政制度比较完备。

——摘编自袁宝华主编《中国改革大辞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实施致仕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致仕制度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使小家庭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并且用加倍征收赋税的办法强制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这就使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难以存在,使小家族家庭制度为国家法律所确认。这一变法,宣告了秦国的宗法大家族制度的终结,过去那种“不足则资之宗(缺钱花就找宗族要)”的吃大锅饭和养懒汉的宗族制度不复存在了。后来秦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国家,秦法普及天下,从此,小家庭的家庭制度在全国确立。由于这种家庭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家庭人口少,关系亲密,也没人吃闲饭,齐心协力地兴家立业,于是就世世代代地沿袭了下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也就是说,不再依靠法律的强制,人民就自愿地实行这种家庭制度了。

——摘编自王玉波《中国家庭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在早期的农业社会,美国家庭模式多为扩大型的家庭,一户人家有七八口甚至十几口人都是较为普遍的。这种家庭模式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工业革命发生后,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为了适应当时市场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庭,到较远的地方去工作,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这样的人口流动对于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个人对于家庭的依赖随之减弱。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社会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生育率开始下降,家庭人口在减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在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基本上进入都是一家一户的进行。众多的家庭手工作坊就像今天的工厂一样进行生产。但是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人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商品生产等市场经济活动,美国的家庭不再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家庭生产职能逐渐消失。

——摘编自刑瑞《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家庭“变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家庭变化的原因。

2017-06-0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斌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指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容户”一词在唐期主要是指流亡他乡的客寓民户,这些人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和国家法律的保护。宋代,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佃农和主户一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独立的户籍。宋代户籍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主户和客户还有相今数量的特殊户籍。宋兵宗年间坊郭户作为户种正式产生,坊郭户即市民家庭,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坊郭户在宋代单列户籍,是古代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和非农业人的增加,是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

——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l)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变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囚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现定,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春秋初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创建了慈善性的医院,收容各种残疾人集中治疗,此后便历代相传。公元六年,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一带瘟疫横行,汉平帝下令在当地建造一些房屋,里面放置各种药品,并配有专职的医生,给患病的人给予及时医治,这便是我国第一批公立的临时医院。公元491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住宅拿出来,设医置药,收养贫病,这可能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隋唐时期,具有一定收容能力,并制定有相关管理制度的医院便初步产生。到了宋代医院规模空前扩大,门类更加齐全,设备完善,而在北宋末年,全国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为贫困人治病的“安济坊”,既救济穷人的生活,又给他们治病。明清时期州县官办医院就较为普遍了。

——摘编自张赫《我国古代医院的诞生及演变》

材料二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在近代之前能请得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编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

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有文簿者,主典为首。佐职以下,节级连坐。)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剐籍、异财者,徒一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