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6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商鞅将李悝的《法经》在秦国公布、实施,并增加了连坐法——互相告发与同罪连坐。他还主张对轻罪用重刑,称为“以刑去刑”。商鞅这些举措(     
A.旨在增强国家统治的威慑力B.起到强化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C.体现出刑罚因人而异的特点D.表明律令儒家化已初具雏形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赵老师组织高一(1)班同学开展“探寻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选择”主题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材料

探寻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选择
主持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探寻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选择”…… 请同学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阐述。谢谢!
张同学:在战国,面对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适应这些社会变化,纷纷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就是其中
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李同学:在英国,面对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英国经济发展时,英国资产阶级选择用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英国
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王同学   ……
主持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总结如下……谢谢!

(1)根据材料,列举推动社会转型的两种方式。
(2)请你以主持人身份对本次主题活动进行总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发言稿。(要求:围绕主题,简明扼要,逻辑清晰;不得透露身份信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商鞅变法D.吴起变法
6 .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16-11-27更新 | 424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史记》记载:“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悝),尽地力,为疆君。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先富有而后推让。……有国疆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这一记载可用于说明(       
A.国家政治变动促进经济发展B.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政治变革改变社会文化风尚D.经济发展助推国家走向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