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来源史料
《魏书·高祖纪二》“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宋书·谢灵运传》“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昆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三年(四八五)

材料二 (唐初)由于三省宰相相互间“日有争论,纷纭不绝”,以致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中书门下省参加政事堂集议的,多时有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及门下侍中。集议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讨论结果,由他综合记录,等于现在之书记长。此项主席轮流充任。有时一人轮十天,有时一人轮一天。大家的意见,不仅由他综合记录,而且最后文字决定之权亦在他。国家一切最高政令,一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并经皇帝同意后,便送尚书省分六部具体执行。尚书省共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玄宗时,设立“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由此瓦解。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3 . 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则是
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
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
2021-03-15更新 | 1799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
A.促进洛阳经济恢复和发展
B.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C.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移风易俗
D.颁布均田令
2018-02-19更新 | 241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越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