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于制度创新》

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
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材料三: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四: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革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3)指出材料三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2021-10-25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