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二   评价者所处时代、标准等因素影响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至宋元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时期经济中心转移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宋代的评价是从哪一角度出发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同材料二中哪一观点对宋朝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材料二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1)材料一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2)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二,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为此而采取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021-09-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民本思想非常活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方今之势,诚何异于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者乎?(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窃惟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

——程颐《上仁宗皇帝书》

“省刑罚,薄税敛,此二者仁政之大目也。”“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而不知恤民。故君行仁政,则有司皆爱其民,而民亦爱之矣”

——朱熹《孟子集注》

“夫闵仁百姓而无夺其时,无侵其财,无耗其力,使其无憾于衣食,而有以养生丧死,此礼义廉耻之所长,而二帝、三王诫敕百工诸侯之所先,后世不可以忽者也。”

——王安石《临川文集》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宋代民本思想活跃的主要原因。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谈谈你对宋代民本思想的认识。
2020-06-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高三6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6 .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染启超《王安石》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什么?
7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
(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 . 安民、富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芝麻则芝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端,就连最初倡导市易法的魏泽忠都“愤腕自称,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人民“殷盛”,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农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 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让‘人民’获得自由”和“地位上升”的措施。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16-11-2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潍坊第一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饶”,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

(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饶”。请你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