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材料三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五权分立”的思想……所谓“五权分立”是指在统一的“治权”之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弹劾五权分治。他在不同场合曾对弹劾权和考试权进行过论述。 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说时指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

材料四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并简要进行评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选拔官员的主张,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梁启超对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理由。
2023-09-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有学者认为,秦以后中国历代的变法大致可以分为征农、征商和农商并征三种类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最典型的是北魏均田制……颁布条文中有“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之规定,租调制以“一夫一妇计”……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地”都是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特别是“摊丁入地”因法律上先已宣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即将舍地税人的制度彻底废除了。征商型变法,西汉的桑弘羊变法是其典型。盐铁官营……盐铁的生产和运销,一由国家包揽……古人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

材料二   典型的农商并征型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在征农方面他首先推行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在征商方面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以上材料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征农型变法的演变趋势。如何理解“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征农、征商方面措施与材料一中同类措施的主要不同点。

3 .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 .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
A.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
C.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户籍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户和客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

时间主户客户主户占总数的比率(%)
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52.93
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63.93
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64.28
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65.16
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66.67
元符二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67.34

——摘编自柴荣《透视宋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1)提取宋代户籍变化的信息,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反映的经济总体特征,说明王安石变法对此有何影响。
2021-12-2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代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大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写《王安石传》,王安石从此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的文学造诣精湛B.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C.王安石对后世影响深远D.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8 . 宋代户籍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户和客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柴荣《透视宋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1)提取宋代户籍变化的信息,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反映的经济总体特征,说明王安石变法对此有何影响。
2021-06-04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福建泉州·二模
名校
9 . 南宋浙东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他们却否定王安石采用国家经营生产和贸易方式扩大财政收入的理财方法,尤其反对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自由的要求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理学思想不再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社会结构变化影响国家政策制定
10 .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后的情境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反映王安石变法(  )
A.头绪过多,操之过急B.影响巨大,效果明显
C.用人不当,落实不力D.政见不一,导致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