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改革反映了人才选拔取向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如下表):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王安石熙宁年间科举改革围绕着“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展开,其核心是罢除考试声病对偶之文、即“变声律为议论,变墨义为大义”。要求士人各治《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习《论语》《孟子》。每次分四场考试,第一场考本经、第二场考兼经大义十道,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策三道。中书门下撰“大义式”颁行。经义程文每篇不得超过500字。

——据王阔《论王安石“罢诗赋而取经义”的科举改革》

黄宗羲在论述科举制度的弊病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具体做法是在三场考试中,第一场考经义,不必拘泥于八股体制,建议按照朱熹的方法,“通贯经文,条陈众说,而断以己意”;第二场考论、表、判,测试学子们的见识、文采、决断等综合素质;第三场考策论五道,考察学子们通经致用,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王钰、褚红霞译注)

(1)说明唐代科举内容和宋代王安石科举改革反映的人才选拔取向。
(2)黄宗羲的科举改革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试做出解释。
2024-02-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颁布“方田均役法”“保马法”
A.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操之过急B.主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2023-08-11更新 | 418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据下表——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外国人评价不客观B.后人的评价较为全面
C.中国人评价更准确D.时代变迁关注点不同
4 . 据下表内容可知,北宋改革派三位代表人物所指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是(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范仲淹(989—1052年)“山海之货,本无穷竭”“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
李觏(1009年—1059年)“不耕不蚕,不饥寒者希(稀)也”
王安石(1021-1086年)“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
A.积极生产,发展经济B.民富优先,国富次之
C.农业为本,辅以工商D.保护环境,和谐共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12677万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13186万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6 .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7 .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